今年长春航展精彩纷呈万联证券,多款新型装备首次公开亮相,让外界对中国空军的现代化发展有了全新认识。其中,一架采用飞翼布局的神秘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,虽然官方并未高调宣传,但细心的观众发现其机身上赫然印着中国科学院的标识,这无疑透露出中科院在军工领域的重大突破。
这款无人机的外形酷似美国B-21轰炸机,立即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议。不少军事爱好者很快联想到此前曝光的星影无人机项目,认为这很可能是其升级版本。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的核心部件——发动机。据悉,中科院早在2019年就成功测试TWS800小型涡扇发动机,其750公斤的推力恰好满足中型隐身无人机的需求,这为此次亮相的无人机提供了强劲动力。 从公开数据来看,这款无人机性能相当出色:机身长7.3米,翼展达15米,作战半径可达2000公里,有效载荷约400公斤,雷达反射面积仅0.1平方米。这些参数透露出四个关键信息:首先,它具备远程作战能力,可长时间执行任务;其次,灵活的载荷配置使其既能执行情报侦察,又可进行电子干扰或精确打击;再者,2000公里的作战范围可覆盖重要战略区域;最后,出色的隐身性能使其在战场上更难被探测。 在战术应用方面,这种无人机将发挥重要作用。它可以作为开路先锋突入敌方防空网,执行侦察、电子战等任务,为后续有人战机创造有利条件。在高强度对抗中,这种无人机将显著提升作战效能。 本届航展亮点纷呈,从歼-20的静态展示到轰炸机编队飞行,都令人印象深刻。而中科院无人机的低调亮相,则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取得新突破。从攻击-11到星影,再到这款新型无人机,中国已构建起完整的无人机产品体系,在隐身技术、气动设计等方面持续优化。 这次展示不仅是一次装备亮相,更是一个重要信号:中国在高端无人机领域已实现实质性突破,正在构建完整的作战体系。可以预见,这些先进装备将深刻改变未来空战的规则和形态。 发布于:天津市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